宋朝为什么富而不强(宋朝为什么富而不强知乎)

网友提问:

宋朝为什么富而不强?

优质回答:

首先说说宋朝有多富,在这个时期我国经济文化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繁荣高度,如果当时也有GDP统计的话,那么当时宋朝可以占到世界百分之六十。四大发明就有三个在宋朝时期出现,这就足以证明宋朝的繁荣程度。

那么为什么宋朝这么富有却不强大呢? 接下来我给你分析一下

宋朝弱就若在缺少武将这一环节,宋朝先是有精忠报国的大奖岳飞,可惜最后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后来的一代名将狄青,虽然作战勇猛,可惜不是文人出身所以终难进到正统的士大夫之列,最后反而因为朝廷处处猜忌,最终抑郁身亡。想来也是痛惜,而这一切都是源于宋太祖赵匡胤自己以兵变夺权,他怕属下效仿自己,所以才颁发一系列重文轻武的法律法规。没想到正是因为这些法律法规影响了整个宋朝三百多年的历史,军队缺乏将领,军人就没有足够作战素质,一盘散沙,威武帅气的将领中看不中用,打仗还是要硬气强将,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

再怎么经济强大无法将软实力转换为硬实力,这就注定了宋朝最后的悲剧。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我们要对宋朝有个鲜明的认识。比如宋朝的战马到底是怎么回事,宋朝的能力到底是怎么回事。

捡一个最典型的时间点来说吧。宋真宗天禧(1017年—1021年)元年。这一年是个什么时间点呢?这一年,距离1005年澶渊之盟已经过去12年了。那么,在宋朝之前历史上,12年可以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情呢?

第一件:

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勾践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夫椒之战12年后,越王勾践十五年(前482年),越王勾践抓住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的机会,率兵出击,大败吴师。夫椒之战16年后,越王勾践十九年(前478年),笠泽之战,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夫椒之战21年后,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前473年),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

第二件:

秦二世胡亥三年(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攻灭秦朝,次年封汉中王,史称汉元年。12年后,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邦连打了两次统一战争并取得胜利。第一次,楚汉之争,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公元前203年),刘邦以弱小的力量,4年多打败项羽。第二次,翦除异姓王,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1年)至十二年(公元前195年),5年多,刘邦消灭了强大的异姓王。

第三件:

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16岁的汉武帝即位。12年后,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为纪念前一年卫青率部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汉武帝改元元朔。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第四件: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以太原起家。武德七年(624年),唐高祖李渊统一天下,用时7年。武德九年,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夺得帝位。贞观四年(630年),李世民攻灭东突厥,用时4年。自李渊起兵到李世民攻灭东突厥,共用时13年。

这四件事都是在12年之内完成的。越王勾践用时12年已经逆转了与吴国的力量对比。刘邦已经打遍天下了。汉武帝已经开始逆转对匈奴作战的不利局势了。李渊李世民不但打遍中原连草原都干上了。

那么到了宋朝,12年可以做什么事情呢?

第一件:

公元960年,赵匡胤篡位,夺得柴荣遗产。这笔遗产包括重新整理后的精锐禁军,淮北之战打残南唐之后中原无敌的军事实力,远超汉唐的人口实力。12年后,赵匡胤已经消灭了荆南、后蜀、南汉,正在策划攻灭南唐。看起来很风光,做了很多事。但是和前人一比就知道,他做这些,在刘邦李渊那里完全就不值一提。最后赵匡胤统一除北汉幽燕之外的天下,用了17年。一直到公元979年,19年后,赵光义才攻灭了北汉。

这一速度已经慢得令人发指了。

你们知道只靠汤和一封信起家的朱元璋,攻克大都、结束元朝统治用了多久吗?16年!这是什么概念呢?赵匡胤17年还没到北汉呢!遑论燕云十六州!也就是说,赵匡胤拿着柴荣的百万家产忙忙碌碌一辈子,干的活还不如白手起家的朱元璋!

第二件:

在公元1005年澶渊之盟缔结之后12年,《宋会要辑要》记载,在这一年,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1017年—1021年)元年八月十八日,北宋牧制置使提出:“请以十三岁已上配军马估直出卖。”(这个牧制置使疑似阆中乡贤陈尧叟)同月二十七日,大臣向敏中提出:“今国家马数倍多,望广令出卖。”十一月,向敏中又一次提出:“近岁边陲彻警,兵革顿销。然诸军战马尚未减数,颇烦经费。望加裁损。”这一段概括起来讲就是一个意思:

北宋大臣认为天下太平了,宋朝战马太多了,都卖了吧,卖了吧,卖了吧。

重复三次不是因为我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北宋的大臣连提了三次。

卖国求荣12年后,宋朝认为和平已然降临,决定裁减战马。

指望这帮人反攻,那不是做梦吗?

经常看到有人说“宋朝缺马是因为唐朝丢失产马地”,就宋朝这样的,澶渊之盟啊!澶渊之盟之后12年,宋朝觉得自己战马太多了,要卖掉,还是大量的卖掉。理由居然是没有战争了!

其实在此之前已经出事了。

大中祥符(1008年—1016年)五年三月,宋真宗对宰相们说,养马按说也应该每年记录增减数额。我算了算账,发现今年的马比去年少了大约两万匹。分管长官陈尧叟是怎么说的呢?大概可能也许是已经送到军中去了,而且去年下了雪,很多马都死了。我已经命令,再下了雪就多注意。(帝谓宰臣等曰:“牧马数,亦当岁较其耗登。诸蕃马月奏其数,但无比较。且以去岁所奏比日近奏数,约少二万。”制置使陈尧叟曰:“盖已给诸军矣。亦虑去岁遇雪,马有死损者多。自前牧马虽经冬,不给刍膏。臣近已指挥坊监,如遇雪,有妨牧,则量给之。”)这个陈尧叟还是个历史名人,一门三兄弟都中了进士,其中两个状元,号称一门三状元。在此之前,这个货因为澶渊之盟的时候主张逃跑被寇准骂了一顿。

第二个月,大中祥符五年四月,在宋真宗过问战马数量问题之后,宋朝的牧制置使提出,京城每年都留一批马使唤,数量多则一万七千多,少也不少余一万多,都在附近养着,太费钱了!现在打算筛选一下,在几处地方各保留两千匹,其他大概五千匹都送到淳泽监去养着。京城要用的时候,招呼一声,一晚上就到了,每年可以少花很多钱,而且马也养得好。(牧制置使言:“近置中牟县淳泽监。在京自来岁留准备供使马多至万七千匹,少亦不减万余匹。于左右骐骥院及六坊监养饲,岁费刍粟不啻四百余万石。今欲分定色额,在京每岁各比留二千匹,约拨马五千匹赴淳泽监牧养。或京师要马填阙构抽,止经宿便到,岁可减草三百余万束,粟豆称是。兼填阙马在淳泽牧放,必少病患,减得抛失。”)

但是照此办理之后,到了第二年, 大中祥符六年二月二日,宋真宗收到的消息是这样的:

那个“必少病患,减得抛失”的淳泽监,养的马因为外界客观原因“致成瘦弱”。(牧制置使言,淳泽并诸处马监,每冬寒至,春草未出时,马 在野,多因草少,致成瘦弱。)

好了,宋朝的战马,经过一番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在无声无息减少两万之后,又有声有息的大量消失了。

这是因为唐朝丢失产马地导致的吗?唐朝人穿越了跑到宋朝去消灭宋朝的战马啦?

陈尧叟是事关北宋马政极其重要的一个人物。

宋史里这样记载:

兼群牧制置使。始置使,即以尧叟为之,及掌枢密,即罢其任。至是,以国马戎事之本,宜得大臣总领,故又委尧叟焉。自是多立条约。又著《监牧议》,述马政之重。预修国史。

所以这个人是“改革”北宋马政的关键人物。将沿袭自唐代的马政改革成宋朝的关键人物。而我们之前已经说了,澶渊之盟之后,就是在陈尧叟手里,宋朝的战马莫名其妙不见了。就这样一个人物,还“多立条约”、“著《监牧议》,述马政之重”,写了很多职称论文!

都说宋朝缺马是因为唐朝,唐朝之后是后梁,后梁之后是后唐,后唐之后是后晋,后晋之后是后汉,后汉之后是后周,后周之后才是北宋。唐朝管天管地,还能管五代之后的北宋养马?

这不扯淡吗?

这种“唐朝丢失产马地导致六世孙宋朝缺马”的谬论还是不要再传了。

一直以来都有人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富庶的时代,我现在深刻怀疑,到底是赵宋缔造了中古时期中国最后一次繁盛,还是赵宋拖延时间妨碍了中国崛起。我觉得世界上之所以会觉得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富庶的时代,多半是因为他们没见过汉唐的强盛。毕竟,别人想“彻底见识”一下汉唐的强盛,汉唐也不叫他们看。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被全境攻陷,有多少家底别人全都知道。

其他网友回答

宋朝为什么富而不强?

根据历史记载,宋朝确实是我国商品经济、文化、科技高度发展繁荣的时代,但是国家军队实力却不行,老被欺负。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有三个:

1、重文抑武

重文抑武是宋朝的基本国策,因为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在“陈桥兵变”中夺权成功的,所以特别害怕别人效仿,因此想方设法削弱武将的权利,“杯酒释兵权”就是其手段之一。

相反,宋朝文化备受推崇,取得了长足进步,又作用于经济,因而宋朝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但是抵御外敌的军队能力却非常非常不足,所以经常被辽国欺负。

2、中庸思想盛行

众所周知,宋朝时,程朱理学思想盛行。该思想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宣扬天理是道德神学,讲究中庸之道。当北方大敌侵犯时,由于中庸之道的影响,宋朝皇帝选择了求和苟安,继续闷声发大财。军队实力仍然得不到发展,相反会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

3、北方游牧民族的优势

大辽和大金是游牧民族,他们的部队多以骑兵为主。他们的骑兵部队在战争上,对于宋国以步兵为主的国家优势很明显。宋朝完全打不过辽国,宋朝廷只能被迫接受“檀渊之盟”。后来“靖康之耻”中,两位皇帝又被金人掳走。因为军队上的劣势,屡次遭人欺负,所以毛主席说得非常对,枪杆子里出政权。

尽管在战争上,宋国总被欺负,但是在经济上,宋朝农业、印刷业、造纸业、制瓷业发展迅猛,和海外五十多个国家通商。数字统计显示,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宋真宗统治时期,中国的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人均GDP约为450美元,远大于当时欧洲的400美元。尽管经济高度发达,但还是免不了覆灭的命运。清朝灭亡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原来早在宋朝就已经有了。

综上所述,宋朝富而不强的原因有三个:重文抑武、中庸思想、北方游牧民族的优势。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欢迎采纳!

其他网友回答

宋朝经济繁荣,理因国富军强,可为什么对外战争总是求和赔偿呢?

重文轻武,冗兵冗官冗费

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因为五代十国留下的教训,加上宋朝立国本身就是陈桥兵变赵匡胤有兵权才能黄袍加身,而黄袍加身后,赵匡胤想的自然是如何才能睡的安稳。

赵匡胤画像

杯酒释兵权,武将只有战时才能指挥军队。兵将分离,导致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将战术实行的难度大大增强。

将武将的地位和权力进行削弱,又进一步强化文臣的地位,武将官衔最高不过三品。

这样是解决了前朝武将权力过大的问题,但也导致了军队战力的低下与将士配合的不娴熟。

冗官:又设众多牵制分权机构,导致了官吏阶层十分庞大,不但不参与生产,而且庞大的士大夫阶层的个人俸禄也成了宋王朝沉重的财政负担。

有一种夸张的说法是这样的,宋朝冗官最严重的事情,一个官位甚至有三个人在领俸禄,一个人即将下任,一个人即将担任,第三个人来来任的路上。

这种说法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也从一定的程度上反应了宋朝冗官的严重和新政效率的低下。

冗兵:宋朝自开国时就外患不断,前线又总是吃败仗,导致兵卒的招募越来越多。

这么庞大的部队,且宋朝募兵制为终身服役,不但造成了庞大的财政支出,还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减退。

部队庞大则开销巨大,加上很多人当兵也不是为了报效家国,就是为了混口饭吃而已,养兵花费巨大就罢了,关键是打仗时的战斗意志也不强。

冗费:冗兵冗官造成的沉重负担必然导致冗费。

庞大的食禄阶层与庞大的军队,必然造成巨大的财政支出。

加上宋政府有很多不必要的开支,更加导致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所以我认为宋朝不强,且积贫积弱,有历史的必然性。

其他网友回答

宋朝实行实行的是“以文制武”“重文轻武”的措施。

实施“兴文教,抑武事”国策。在武将的选拔、考核、升迁等过程中人为设置门槛,制造障碍,导致在同品级官员之中,文官的地位要远超武将。宋代大部分时期文官中很少有人被处以极刑,而对于武将,像岳飞这样的大将,则以“莫须有”之名便轻易丢掉了性命。

过分强调文人主兵。北宋开国时期,武将和文官轮流担任枢密使,但是自宋仁宗后,武职出身的人员就再也没有担任过枢密使。南宋初期,除了几位大将,基本上是由文官担任。

过多干涉前方统兵将帅。每时战事,皇帝和大臣都要干预远在千里之外的将帅的决策权,甚至是指挥其作战。靖康年间,李纲率军解太原之围,下面将帅只听朝廷命令,而不听李纲指挥,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宋朝军事体制的一个传统。

这样的政策最后导致尚武之风流失殆尽,在“重文抑武”的政策下,军人地位不断下降,这使得宋朝尚武风气荡然无存,甚至民间好勇斗狠的彪悍之气都少有发生。

宋朝君臣大多不思进取,文官企求苟安,武官不思打仗,畏战、怯战思潮一直占据朝廷主流。军事训练更是有名无实,统帅不是让士兵操练武艺,而是让士兵进行无偿劳役,结果是军队纪律废弛。这种情况在北宋末年最为严重,这样的军队是毫无战斗力,最后只能面临改朝换代!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