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耕梨园》,读来畅快

《笔耕梨园》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编剧冯益汉老师的剧作选集。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冯老师长篇小说《武林英烈窦来庚》,阅后有感而发,欣然撰写《一曲荡气回肠的正气歌》,冯老师读后,将我这晚辈后生引为知己,在劳动节之际,让冯学文送来《笔耕梨园》等著作。说老实话,在我的阅读生涯中,过目的多是小说和史学著作,因对戏剧一窍不通,一向视为阅读畏途。直到暑假,才展卷浏览,不想一读之下,便沉浸其中,这实实在在是一次畅快的阅读之旅。
(冯益汉老师)
《笔耕梨园》内容极为丰富,上下两册的厚重分量,既有新编历史戏《长平之战》《元丰行》《辞官记》《才女劫》、现代戏《慈母泪》、电视戏曲片文学剧本《挪界石》等长篇作品,也有小戏曲《风雨别》《邻里之间》《参观》《糠糟之妻》《假媳真情》、快板剧《父母心》《晒粮》《起名》《化妆记》等短篇佳作,还有电视小品《罩》、活报剧《蔡峪甜枣传奇》等独具风格的创新之作,可谓戏曲大观园,梨园百花芳。
综观这17部作品,无论是历史的宏大叙事,还是家长里短的琐屑事情;无论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悲剧,还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的喜剧,都结构严密、巧妙,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展现王安石变法一波三折、艰难探索的《元丰行》,紧扣元丰八年暮春王安石访友、与顽固势力代表胡番针锋相对斗争这一主题,将主要人物的政治态度和人生观念不着痕迹地连贯起来,环环相扣,交代明晰;剧中次要人物也都围绕自己的身份,扮演着自己的故事,由此促成全剧的严谨。就整个故事来说,“访友”、“骗局”、“祭江”、“释怨”、“交锋”、“反扑”六场在层层递进中,频现矛盾,屡起波折,至“交锋”达到高潮,眼看正义伸张、结局完满了,却又来一场“反扑”,出人意料,震撼人心。整个故事描绘,绝无赘笔,显示了冯老师驾驭戏剧体裁创作的高超水平。
戏剧是舞台艺术,台词就显得特别重要。一部戏剧,台词到位了,人物就活了;人物活了,全剧也就成功了。在语言的锤炼上,冯老师无疑是下了很大功夫,也取得了很大成功。《笔耕梨园》的语言生动传神、富有个性,且简洁凝练,韵味悠长。不必说,每部戏剧首尾那铿锵有力、朗朗上口的伴唱词,也不必说剧中那韵律和谐、情词恳挚的大量人物唱词,单说那符合性格、富有特色的人物念白,就让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才女劫》第二场“中伤”中谢贯一:“(朝老鸨的腮上拧一把)哼!商人嘛——伤人!没有伤人的手段,又怎能当好伤(商)人?嘻……唐与正,严蕊——严才女,你不想做我这百万富的小妾,我就要让你们跳进黄河洗不清——在劫难逃!”简简单单一段话,活画出一个道貌岸然的无耻商人的丑恶嘴脸,这就是语言的力量。
冯老师剧作的最大魅力是敢于碰撞敏感问题,揭示社会矛盾,在此基础上,大力抨击假恶丑,讴歌真善美,弘扬正能量。他的小戏曲《风雨别》,写的是一个地主的孙子与女共青团员谈恋爱,遭到女方舅舅(村治保主任)打压而被迫生离死别的故事。剧中女团员敢于和顽固守旧的舅舅对抗,(唱)“旧社会父母包办把婚订,现如今男女自由谈爱情。舅舅你自称是个老干部,难道连这点政策都不懂?”她与舅舅争辩:“舅舅,我问你:我们党和国家一些干部,都是贫农出身吧?”“我听说过,党和国家的不少高级干部,也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要知道,这部小戏发表于1979年,那时候“左”的思想还很严重,冯老师敢于触碰“阶级成分论”是需要极大勇气的。事实上,该剧发表后确乎引来过轩然大波。他的历史剧《元丰行》,发表在1983年《戏剧丛刊》,当年正是改革开放初期,也被有些人认定为“影射之作”,但他借王安石之口慷慨悲歌:“甘为《新法》把血洒”,大声疾呼:“变法改革,势在必行,螳臂挡车谈何易?”又借剧尾伴唱,颂扬王安石,发出时代强音:“大江后浪推前浪,荆公志比海天长。炎黄子孙奋发日,又有豪杰振家邦。”
《笔耕梨园》中的作品,除《罩》《辞官记》两篇外,其余均在后面有注,或记写作时间、获奖情况,或记写作缘起、社会影响,虽字数少,但都是冯老师的心声。在《慈母泪》后,冯老师写道:2018年“三月十八日编仨戏”——先后以柳山加大土地流转的新型农业编剧《桃园计》(该戏由编剧谱京剧曲谱,7月份开始排戏,拟参加省调演),为石家河编剧写活报剧《蔡峪甜枣传奇》,为嵩山蓄水发电编剧《天池梦》……临朐人写临朐戏,志在报效家乡。这是一位奔八老作家勤奋写作与热爱家乡的生动写照,我等后辈景仰之余,更觉惭愧,更该增添奋进斗志,为繁荣临朐文化事业做出自己的努力。
写于2019年7月30日上午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