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的作文209字
每一种生物都有其生存的方式,遵循自然生长规律就不会有大问题,倘若违背了自然之道,那么后果不堪设想。都说自然之道不可违背,那究竟违背了会有怎样的后果呢?不要着急,听我给你讲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那时的美国总统是罗斯福,他是一个好总统,但他对自然界规律不懂。那时美国的一个州上有一片美丽的森林,名叫凯巴伯森林,在森林里有六千多只狼和四千多只鹿。时常能在森林里看到可爱的小鹿在林中若隐若现,但是凶恶的狼群却总是捕杀它们。于是总统下令,让猎人猎杀森林里的狼群。经过了25年的猎杀。狼群几乎被捕杀光了。森林里不再有狼出来捕杀鹿了,鹿过着安逸的生活,开始大量繁殖,最后发展到了十万多只。随着鹿的数量与日俱增,它们的食物也在慢慢减少,到了后来,所有能被鹿吃的食物都吃光了,森林已经不复从前郁郁葱葱的样子了,树木荒凉,寸草不生。二年后鹿的数量锐减到了四万头,又几年后森林里只剩下了八千多头奄奄一息的病鹿。人们这才意识到大自然食物链的重要性。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明白了,对大自然是需要我们去保护的,但不能过度保护,这样的话会起到反作用到后来受害的是我们人类自己。遵循自然之道去看到大自然中的每一种生物,不恶意去违背自然之道,我们才能和大自然和谐共处 。
自然之道
老子的自然之道
老子提出的“道”,独特之处在哪儿呢?他不是在历史的文化积累里边找一个原则来指引我们的行为,他认为这不行,他找到了自然世界,他认为自然界里边的“道”,才是一个在混乱的崩溃的时代,人们可以由此来重建政治,重建合理人生的一个最好的凭借。相反,如果相信历史上建立起来的那些“规矩”,人类要出大毛病。所以老子提出的“道”,后来在古代思想史上影响那么大,主要的特点就是:它是一个自然之道。 老子的自然之道,又不仅仅是以自然来指导我们,他对自然有一种特殊的理解,他实际上是建立了一种信仰,他认为自然世界就是我们的文化规范。人类的社会习俗以外的那个世界,是深奥不可测的,是充满活力的,这个自然的深奥,自然的活力,远远超过人的智力和理解力。这就引出了老子,也引出了后来所有道家思想家一个重要的信念,就是人要信任自然,要信任自然的指引,而不能信任那些“规矩”,特别不能信任自己的智力,不能自高自大,在自然面前要谦卑,这是道家最重要的一个原则。 老子固然提出“道”的伟大和深邃,人在自然的原则面前要谦卑,但他并不是要贬低人,他认为人应该担当起伟大的使命,人是了不起的,人的生命是了不起的,他的伟大的潜力恰恰来自自然的禀赋。信任自然,不是为了贬低人,信任自然恰恰是为了打破“规矩”的蔽障,打破习俗的蔽障,回归到人原始的伟大的可能性上,这是我理解老子思想里边最有原创价值、对后来人最有启示的一点。人要时时注意自己的处境,人是很容易自大的,人创造了文化,创造了文字,创造了制度,看上去很辉煌,很巍峨,老子提示人回到根本处,想一想自己的处境,想一想自己的立足地究竟在哪儿?那是对自然的一种深刻理解。 老子提出“道”是宇宙万物的一个根源,一个本原,万事万物都从“道”里产生出来。对这一点,老子五千言里边有好些描述,有的时候他还打比方说“道”像什么?他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就是一个雌性的生殖器,“道”就像一个伟大的生殖之门一样,在远古的时候,宇宙万物从生殖之门产生出来。这样一种比喻反映了老子江淮流域文化背景的特色。 老子在描述自然之道是万事万物的起始者、原始推动者的时候,他极力想说明一点,就是这个“道”是非常玄奥的。他用了一些模模糊糊的词:幽冥,恍惚。我觉得这是老子故意这么讲的。他一定要让你知道,“道”这个东西你是不可以用常规的词来描述的。这反映了一个什么思想呢?我觉得,它反映了老子想强调,作为宇宙万物根源的这个“道”,它不是你用常规的文化手段能够描述的。换句话说,也不是人的智力能够理解的。它高于人的智力和理解力。“道”是玄奥的,是玄奥不可测的。这个思想给后来道家思想的发展有很大的启示。 老子提出自然之道,他主要的目的还不是只谈一个自然哲学,他主要的目的不是想去给你描述自然的法则是什么样子的。他也描述生成宇宙万物的根源是什么,生成万物的过程怎样。但他主要的兴趣不在这儿。他主要的兴趣是什么?是想以自然之道,是想以自然世界这样一个伟大的示范来纠正人类的错误。人类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人类的政治,一个是人类的日常的生活。 老子五千言八十一章,可以说实际上主要的内容都是谈政治。所以,有的学者认为老子实际上就是以自然之道来介入政治的。老子谈的政治,我们知道是“无为而治”。老子认为应该以自然的原则来处理政治问题。为什么以自然的原则来处理政治的问题呢?因为人类社会是特别复杂的。在这个复杂社会的面前,过去我们已经有的那些规范,不能解决问题。老子说,你看天地它做什么?它什么也不做,结果把万事万物安排得非常好。 你如果要问:无为而治是一种什么样的政治?这个政治为什么能使社会治理得很好?社会为什么能够在无为而治的情况下发展得很好?你找不到答案,老子没有解释。他只是提出自然本身能够协调得很好。那么依此类推,社会生活本身你如果不去管它,它也能协调得很好。这就是道家的一个基本信念,信任自然本身的活力,这包括认为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一种自然。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你老去管它干吗?所以老子给我们一个印象,他好像主张不要政府,但是,他又不是一种无政府主义,他还是认为要有一个政府,这个政府最好是信任社会生活本身的内在活力。 我认为老子的自然之道,它最重要的灵魂,就是要尊重自然,要遵循自然的法则,对自然世界本身的活力信任,对自然的潜能信任。追随自然之道就是要打破社会习俗、传统规范等条条框框的障碍,让这个潜能发挥出来。
小学语文<<自然之道>>
我和七个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到达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在这个海岛上,有许多太平洋绿海龟在筑巢孵化小龟,我们的目的,就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太平洋绿龟的体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龟不到它的百分之一。幼龟一般在四五月份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只是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便可能成为食肉鸟的美食。 那天上岛时,已近黄昏,很快就发现一只大龟巢,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又欲出而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而来,它用尖嘴啄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唤。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然而,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现在被向导龟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沙滩上无遮无拦,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数十只幼龟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看着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旅行者们都低垂着头。向导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危害。” 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本文作者:[美国] 伯罗蒙塞尔 中心思想: 人们对小海龟的帮助看似善举,实则违背了自然之道,给海龟带来的反而是莫大的伤害。 本文在改编后作为了2008年高考全国卷二语文作文的材料 作文原材料如下: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导游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醒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他们为自己保护的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本文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了新的内涵:那就是保护自然,不能想当然,还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否则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
老子的自然之道
老子提出的“道”,独特之处在哪儿呢?他不是在历史的文化积累里边找一个原则来指引我们的行为,他认为这不行,他找到了自然世界,他认为自然界里边的“道”,才是一个在混乱的崩溃的时代,人们可以由此来重建政治,重建合理人生的一个最好的凭借。相反,如果相信历史上建立起来的那些“规矩”,人类要出大毛病。所以老子提出的“道”,后来在古代思想史上影响那么大,主要的特点就是:它是一个自然之道。 老子的自然之道,又不仅仅是以自然来指导我们,他对自然有一种特殊的理解,他实际上是建立了一种信仰,他认为自然世界就是我们的文化规范。人类的社会习俗以外的那个世界,是深奥不可测的,是充满活力的,这个自然的深奥,自然的活力,远远超过人的智力和理解力。这就引出了老子,也引出了后来所有道家思想家一个重要的信念,就是人要信任自然,要信任自然的指引,而不能信任那些“规矩”,特别不能信任自己的智力,不能自高自大,在自然面前要谦卑,这是道家最重要的一个原则。 老子固然提出“道”的伟大和深邃,人在自然的原则面前要谦卑,但他并不是要贬低人,他认为人应该担当起伟大的使命,人是了不起的,人的生命是了不起的,他的伟大的潜力恰恰来自自然的禀赋。信任自然,不是为了贬低人,信任自然恰恰是为了打破“规矩”的蔽障,打破习俗的蔽障,回归到人原始的伟大的可能性上,这是我理解老子思想里边最有原创价值、对后来人最有启示的一点。人要时时注意自己的处境,人是很容易自大的,人创造了文化,创造了文字,创造了制度,看上去很辉煌,很巍峨,老子提示人回到根本处,想一想自己的处境,想一想自己的立足地究竟在哪儿?那是对自然的一种深刻理解。 老子提出“道”是宇宙万物的一个根源,一个本原,万事万物都从“道”里产生出来。对这一点,老子五千言里边有好些描述,有的时候他还打比方说“道”像什么?他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就是一个雌性的生殖器,“道”就像一个伟大的生殖之门一样,在远古的时候,宇宙万物从生殖之门产生出来。这样一种比喻反映了老子江淮流域文化背景的特色。 老子在描述自然之道是万事万物的起始者、原始推动者的时候,他极力想说明一点,就是这个“道”是非常玄奥的。他用了一些模模糊糊的词:幽冥,恍惚。我觉得这是老子故意这么讲的。他一定要让你知道,“道”这个东西你是不可以用常规的词来描述的。这反映了一个什么思想呢?我觉得,它反映了老子想强调,作为宇宙万物根源的这个“道”,它不是你用常规的文化手段能够描述的。换句话说,也不是人的智力能够理解的。它高于人的智力和理解力。“道”是玄奥的,是玄奥不可测的。这个思想给后来道家思想的发展有很大的启示。 老子提出自然之道,他主要的目的还不是只谈一个自然哲学,他主要的目的不是想去给你描述自然的法则是什么样子的。他也描述生成宇宙万物的根源是什么,生成万物的过程怎样。但他主要的兴趣不在这儿。他主要的兴趣是什么?是想以自然之道,是想以自然世界这样一个伟大的示范来纠正人类的错误。人类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人类的政治,一个是人类的日常的生活。 老子五千言八十一章,可以说实际上主要的内容都是谈政治。所以,有的学者认为老子实际上就是以自然之道来介入政治的。老子谈的政治,我们知道是“无为而治”。老子认为应该以自然的原则来处理政治问题。为什么以自然的原则来处理政治的问题呢?因为人类社会是特别复杂的。在这个复杂社会的面前,过去我们已经有的那些规范,不能解决问题。老子说,你看天地它做什么?它什么也不做,结果把万事万物安排得非常好。 你如果要问:无为而治是一种什么样的政治?这个政治为什么能使社会治理得很好?社会为什么能够在无为而治的情况下发展得很好?你找不到答案,老子没有解释。他只是提出自然本身能够协调得很好。那么依此类推,社会生活本身你如果不去管它,它也能协调得很好。这就是道家的一个基本信念,信任自然本身的活力,这包括认为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一种自然。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你老去管它干吗?所以老子给我们一个印象,他好像主张不要政府,但是,他又不是一种无政府主义,他还是认为要有一个政府,这个政府最好是信任社会生活本身的内在活力。 我认为老子的自然之道,它最重要的灵魂,就是要尊重自然,要遵循自然的法则,对自然世界本身的活力信任,对自然的潜能信任。追随自然之道就是要打破社会习俗、传统规范等条条框框的障碍,让这个潜能发挥出来。
小学语文<<自然之道>>
我和七个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到达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在这个海岛上,有许多太平洋绿海龟在筑巢孵化小龟,我们的目的,就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太平洋绿龟的体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龟不到它的百分之一。幼龟一般在四五月份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只是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便可能成为食肉鸟的美食。 那天上岛时,已近黄昏,很快就发现一只大龟巢,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又欲出而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而来,它用尖嘴啄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唤。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然而,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现在被向导龟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沙滩上无遮无拦,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数十只幼龟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看着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旅行者们都低垂着头。向导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危害。” 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本文作者:[美国] 伯罗蒙塞尔 中心思想: 人们对小海龟的帮助看似善举,实则违背了自然之道,给海龟带来的反而是莫大的伤害。 本文在改编后作为了2008年高考全国卷二语文作文的材料 作文原材料如下: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导游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醒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他们为自己保护的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本文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了新的内涵:那就是保护自然,不能想当然,还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否则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
我和七个旅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到达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这个海岛上有许多太平洋绿海龟用来孵化小龟的巢穴,我们去那里旅游的一个目的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太平洋绿龟的体重在150公斤左右,幼龟不及它的百分之一,幼龟一般在四五月间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只是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便可能成为鹰等食肉鸟的食物。
那天我们上岛时,已近黄昏,我们很快就发现一只大龟巢。突然,一只幼龟率先把头探出龟巢,却又欲出而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踯躅不前时,一只嘲鹰突兀而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问向导:“你得想想办法啊?选”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唤。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小龟,把它引向大海,那只嘲鹰眼见着到手的美食给抱走,只能颓丧地飞走了。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却使大家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现实很快使我们明白:我们原来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会返回龟巢。现在做向导的幼龟被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行。
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挡,成百上千的幼龟结群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确实可以饱餐一顿了。
“天啊?”我听到背后有人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鹰、海鸥、铿鸟的口中之物,我们的向导赶紧脱下头上的棒球帽,迅速抓起十数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一切都过去之后,数十只食肉鸟已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两只嘲鹰仍静静地伫立在沙滩上,希望能捕捉到最后一只迷路的幼龟做佳肴。我和同伴们低垂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前行。似乎在这群凡人中间,一切都寂然静止了。终于,向导发出了他的悲叹:“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危害。”
如果你说的“自然”是《老子》中的,那么自然之道就是生之道,即生而如此、天然如此。如果你说的“自然”是自然科学中的,那么自然之道就是自然规律。例如“食色性也”就是说人的饮食和性欲这是生而如此、天然如此的;天地日月四时的运行变化那是天然如此的自然规律。自然之道对于人的养生来世是一条根本原则,即人的高质量的生命一定是合乎自然之道、在自然之道之中的,例如食不可过饱,早睡早起,节制情绪和情感,定时定量的运动等等。自然之道的古典人文精神精意之一在于“德”,即以“德”对己、对人、对事、对物。人有人德,物有物德,例如涸泽而渔焚林而猎这就是不以德来渔猎的典型例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以德来对待人的典型例子。
适者生存 不适者被淘汰 自然之道就是世间万物都是遵循宇宙理性而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