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散文|迷陷在霞山古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
远在浙西钱塘江源头的开化县霞山,不是山,而是一个古村,一个会让外来探访者惊艳的古老山村。沉浸在古村,陷在高墙深巷,呼吸着清幽与宁静,如入梦境般。每一栋老宅,都是古迹;每一条巷道,都有传说;每一个拐角,都有故事。若真迷落其中,也是一种惬意,也心甘情愿。
文/风中求静
在山区旅游,经常感慨如此的深山老岭、偏乡僻壤,还有人家定居生活。远在浙西钱塘江源头的开化县霞山,不是山,而是一个古村,一个会让外来探访者惊艳的古老山村。   ——题记

   开化,浙江省西部的一个山区县,隶属衢州,在浙皖赣三省交界处。这里气候温润,山峦绵延,森林茂密,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这里是著名的钱江源头,生命的活水,孕育在青山绿涧中,从树根石缝中渗出,源源不断,在弯弯曲曲的河溪流淌,怀着希望,向着远方。   在这片绵延起伏的山岭中,隐逸着一个个山村,有的依山而建,藏于山翠,有的傍水而居,立于溪侧,其中霞山古村,就是马金溪畔的一个古老村庄。   在山谷间蜿蜒流源的马金溪,是开化县境内最大的河流,它既是钱江源头之一,又是衢江的上游,一个个居民点,一个个村庄,如玉珠镶嵌在溪流两岸。这条千万年的河流,不停歇地流淌,曾经能够行舟放木,清粼粼的水,把山里的人与山里的物,输送到山外,更把马金溪沿岸人们的希望与梦想,带向东方。虽然上游1962年修了龙潭口大坝,航运终止,但水的梦想不变,仍是源源不断,势不可挡地潺潺淙淙。   霞山古村,在金马溪的一个马蹄形弯的北岸。实际上,这里是一段古驿道,是两个紧邻的村落,规模相仿,建村都逾千年。   东边霞峰脚下的叫霞田村,西边靠G205的是霞山村,霞田以汪姓为主,霞山以郑姓为主。据说汪姓稍早定居于此,因霞峰脚下,不仅谷阔面广,而且田地肥沃,取村名霞田;郑姓原定居附近的丹山,后因洪水毁村而迁居此地,因见“霞蒸丹山、紫气氤氲”,故名村为霞山。这两个姓氏,两个村落,相距如此之近,能相安无事,发展得都如此的规模盛大,可以猜测这一带的民风,定是淳厚、抱素怀朴的,他们之间也定有内在的渊缘。据说,在村子繁茂前,郑氏与汪氏确有段招赘的姻缘。   在中国,古人特别讲究风水,但凡如定居、择坟这些大事,都是要看山川走势,地理风貌。据说古时,霞山总结有“青云岭峻、元水清流、丹山拱秀、紫雾崖深、蓝峰插笔、碧潭钓月、绿野耕云、翠嶂列屏”等八景。其实,它北依来龙山,南萦金马溪,峰峦翠叠,流溪碧映,青山绿水,优美的环境,旖旎的风光,有如此般美景一点都不为怪。   现今,霞山霞田两个村,仍然有明、清及民国初的古建筑三百多栋,为徽派民居和祠堂等。而霞山古村,在金马溪停航前,陆路和水路交汇,曾经是物资交流、人员来往的咽喉要道,商埠林立,市井更加繁荣,古建更加丰富,说是有“十里长街灯火通明,百停木筏不见水道”之赞叹。本村人善于做木材生意,挣钱不少,然后回家兴业置房。一百多米长的老街,沿溪岸东西展开,至今仍然保存有不少当年的店铺,传承着霞山的史话,彰显着霞山曾经繁忙的市贸。   解放后,霞山曾经设乡,辖十几个自然村,但现属马金镇。霞山郑氏,因人多村大,虽然房屋相连,唇齿相依,却分霞山一村、霞山二村。   历史的发展,霞山渐失当年的繁荣,辉煌也成为了历史。但是,历史文化,是根深蒂固的,是难以磨灭的。历经风霜,霞山的故事都刻在千年来被踏磨得润滑的老石板路上,霞山的韵味都藏在那些幽深的老宅院里,时光的雕刻,霞山古村更加深沉,似乎也更加独具魅力。   如今,这里是霞山古民居游览区,没有开发,保留原貌,居民如常生活。虽然不是旅游热点,但其中的韵味,只要来过的人,都咀嚼味久,意犹未尽。    贰
   那日是七月天,山区的阳光虽然也炎炎,但并不炽热,风总是带来阵阵凉意。自驾路过开化,因久慕霞山之名,专程绕道造访了这个古朴的山间古村。   行驶在蜿蜒的沿溪国道,与高速上不同,这里可放慢车速,甚至停车驻足,只要你觉得沿途有好风景,值得欣赏,可以摄影,这也是自驾的随性与惬意。白云飘絮在蓝天下,轻风吹拂着杨柳,溪水清洌洌的,掬一大口,爽入心田。三十公里的路程,走走停停,竟然花了一个小时。自然的风光,山里的世界,总是那样吸人眼球,令人眷恋。   一个人的旅行,是自由自在和天马行空的,但有时也会产生困顿与迷惑。停车在溪畔的柳荫下,却一时不知古村的入口。只见沿溪路旁,是一排现代楼房,让人迷茫,传说中的古村古建美景何在?实际上,老街就藏在这排楼房后,古村随老街向北铺展。   是呀,来霞山,也许迷惑的不仅是我,这里可是号称“古迷宫”的。村子里巷道纵横交错,东拐西折,曲曲折折,似斜竖随意,多三岔口。在村子中逛悠,每个路口,不知道是该往左拐,还是右转。但其实,走哪都可以,曲径通幽,有条不紊,哪条巷道都能通下去,都能最后到达你想去的地方。貌似前路阻隔,实则又是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只是,由于村子规模大,村巷多,对陌生人,往往走来走去,绕来绕去,绕了一大圈,拐过一墙角,突然发现前面又是曾经的路过,要找到某家某屋,还真是不太容易。   不过,我看不至于进得去出不来,尤其是有路牌指引。但是,我却宁愿迷失其中,不似年轻人所冀的,在哪个拐角,遇见村里那个心心念念的小芳,只为了能慢悠悠地徜徉在古朴幽深的村巷里,轻轻地走在一条条路上的青石板,随手滑摸那斑驳的粉墙,有时还可撩拨一下从墙缝里冒出来的青草,更重要的是,欣赏一栋栋翘角高墙的徽派老屋,从那飞檐翘角上,从那雕梁画栋中,从那门匾古楹里,希望能够窥探出一些古风古韵,偶得一些传奇故事,肆意地品读古村的味道。   我一直认为,烈日炎炎,不是游览古村古镇的好时辰。因为太直白的阳光,总喜欢把古朴冲淡,让古村古镇乏了韵味。不过,霞山古村相对还好,只适合骑行三轮车的窄巷道,和两层高的老宅,有效地规避了阳光的直白,让墙根上的青苔有了生存的惬意,它们翠绿微黄,梦想盎然,真是“野草青苔日日多”。至于那老宅内的气氛,那就更加的幽绝,踏过门槛,一股清幽扑面而来,宁静安谧,凉气舒爽。   若是雨后,古村的石板巷道,漉漉淋淋,泛着粼光,墙角的蜘蛛网挂着晶莹的细珠,而粉白的墙,不均匀地洒上了雨水,斑驳得更富色彩,鹅卵石墙也水润得湿漉,墙体更加深色,而细看那颗颗鹅卵石,透着微微的亮泽。雨后的古村,润了,柔了,更有韵味,谁不想心甘情愿地陷落其中,会面斑驳陆离,呼吸古朴幽然,也想在转角收获一个特别。   霞山古村的建筑,充分体现了就地取材的特点。山区不缺木材,也不缺石头,而曲蜿绵绵的金马溪更是不缺鹅卵石。千磨万柔的鹅卵石,长在溪涧,圆润质感,取之不尽,取之方便,也是霞山人最为喜爱的建筑材料。他们用鹅卵石砌墙,筑造了这座古村又一种鲜明的特色。   我关注霞山古村,最早是被它的鹅卵石墙所吸引。那拳头大小的鹅卵石,被精巧的匠工,用石灰泥浆,一排排四十五度侧斜、整齐地横叠在一起,上下两排侧向相反,夹角九十度,相互借力,错落有序,使得墙体凹凸成线,纹理暗明,间以整排的方石块或青砖,结实坚固,比单纯砖墙更耐风霜雨雪,其实在人多地少的霞山,省下做砖的泥土,也是人们的目的。   劳动人民勤劳又智慧,鹅卵石垒墙,显然比砖砌墙难度大,技术要求更高,但就地取材,省钱还美观,朴实中蕴含着谐美。有的刷上了石灰泥,经岁月涂抹,呈现人们熟知的那徽派的斑驳粉黛,更多地,只那样裸露着,如豪放的汉子,展示着天然的刚硬与蛮横的纹理。   也许,这鹅卵石的墙,只是霞山人的随意为之,他们见多不怪,但外来人都觉得惊奇。   另外,霞山的石雕、砖雕和木雕,也是极为的精美,你若细心去探究,定会感叹美妙绝伦。   霞山古村的独特景致,清幽中散着风韵,质朴中透着雅致,沧桑中蕴着淳厚,用现代人的眼光评审,满是美学的元素,真是无与伦比。惊艳于它,也迷陷于它。    叁
   霞山古村民淳俗厚,深厚素朴的民风,让人觉得舒适和亲切。   古霞山,人员往来频繁,巨贾名人留下了珍贵的足迹,又本地俊采星驰,为这里积淀了厚蕴的文化。老祠堂,是最能体现民风民俗的地方。霞山有郑氏总祠裕昆堂和支祠永锡堂、爱敬堂,还有汪氏的槐里堂。霞山古村的房舍,依族亲关系围绕祠堂,呈现拱卫之势。   那日逛过去,最先看到永锡堂,新修缮了,可惜大门紧闭。古老的爱敬堂在村西北,老旧的粉墙和木门,阴幽的内厅,散发出福翳。据说,它是郑氏为接待明朝“三元及第”的宰相商辂所建,这“爱敬堂”之匾,和挂于享堂板壁的楹联“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都是商辂所题。后厅的板壁上,挂着展板,图文并茂,一版一人物,介绍霞山籍史上的贤臣廉吏,不仅展示了霞山厚积的人文,而且彰显了霞山醇美的民风。   爱敬堂的正门砖墙斑驳老损,悬匾“奕世崇祀”,走进去,里面老旧,有些昏暗。那日,厅堂中摆了许多张桌子,桌子上放了碗筷酒具,是有红喜还是白宴?   门口遇见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家,额头黝黑,小圆的脸,着朴素的蓝布衣,热情与我招呼。开始没有听明白什么意思,只顾不由自主地点头应对老人的热情。慢慢地明白了,老人家是说请我喝个酒,家族里有人去世,正办白喜事。我一下就被霞山人的好客与热情感动,一面拱手致谢,一面善意地谎称“吃过了”。在霞山人心中,无论哪里人,来的都是客,待客就得热情。   裕昆堂新翻修了,但仍然保存老祠堂的门面和外墙,古朴、气派。门前的小广场用石块和鹅卵石,一圈一圈方方地铺出纹理,甚是美观。堂内大气敞亮,戏台、享堂、内廊,都是新的木梁,两只几十米长的稻草龙,悬挂在内廊,村子的历史介绍和名人,也是一板板的展示。一大群老年人坐在那里纳凉闲聊。   我凑过去和老人们聊天,问问村事。一位年纪长者,爱说话,主动、自豪地介绍村子的情况,可是,听不太懂他的方言。幸亏,一位稍微年轻的,看我有时不知所云,竟然主动当起了翻译。多么淳朴和厚道的老人们,多么可亲可爱的村民。他们显示的是霞山村优良的民风民俗,他们折射出的是霞山厚重的文化底蕴。一个村庄,有悠久的历史,又有深厚而淳良的文化,总是这么令人敬佩。   在一个巷口,几位妇女带娃乘凉。她们见我说,天是不是好热?我说,还好。其实,我觉得在霞山村,天不觉得热,倒是心挺热。一位年轻点的抱着胖乎乎的孙女,我说小孩长得好像奶奶,她乐的直呵呵。一位年长的让我猜猜她多大年纪?按照城里人的思维,把人年龄说得太大了,显然不合适,城里人都喜欢被说年轻,尤其是女性,所以我想尽量把她说小点。但是,这个山村的人们,如此的质朴、热情和亲切,让我不敢虚言以对,更何况我觉得,山里的老人家,更实在地希望长寿。我就实打实地猜,说七十吧?她笑眯眯地说:已经七十三了。我也很开心,不仅是因为猜了个八九不离十,更是因为这似一家人的聊侃,让来此闲逛的外乡人,除了亲切,还有感动。   村北是个山丘,地势稍高,可以略微地俯瞰全村。午间,村子里升起缕缕炊烟,仿佛能够闻到那大米饭的喷香。村委会在此山坡上,而它后面是一座烈士墓,这里长眠着解放初期剿匪牺牲的烈士。把他们藏于这高处,也是人们的一种崇仰。   沉浸在古村,陷在高墙深巷,呼吸着清幽与宁静,如入梦境般。每一栋老宅,都是古迹;每一条巷道,都有传说;每一个拐角,都有故事。若真迷落其中,也是一种惬意,也心甘情愿。   那日回家后,仍然感慨万千,作诗云:   山深水远浙南西,曲径蜿蜒过马溪。   古埠千年通驿道,老村百世走幽闺。   徽檐峦嶂相高映,石巷蔚霞遇岔迷。   寻味田家悠静韵,一汪清澈一壶醍。   往事如烟,霞山荡涤了浮华,归于了宁静,淳朴的民风,亲和的居民,老宅幽巷,让人叹艳和流连。多么地冀望,还能在这幽幽的老村巷中,徜徉于古韵,漫步于祥和,再次聆听霞山古钟楼上传出的悠扬,体味在远乡还有的回家感觉。
编者按
一篇游记,描写了一个隐逸在山岭中的山村。这里依山而建,傍水而居,在霞山古村,一个古老的村庄。在这里,有些古朴的历史人文,青山绿水,山峦叠翠,旖旎的风景,生存着朴素的人们。霞山霞田两个村落,有些历史古建筑,至今还保存着当年的店铺,如今,在霞山的故事里,还依旧映衬出它独有的韵味来。来到古村,曲径通幽,宁静安谧的村落,一股清幽感扑鼻而来,还有雨后的石板巷道,不禁感到,古村更加幽然了!除此之外,还有用鹅卵石砌墙,用白灰泥刷墙,还有石雕、砖雕、木雕也极为精美。还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彰显古村的醇美民风,人们也热情待客,感到一股亲切之感……行文流畅,读来朗朗上口,耐人寻味,文笔细腻,环境描写细致,非常详细地描述了霞山古村的景色悠然,文化气息浓厚,古朴的村庄人!跟着作者的行文,不禁幻如身临其境一般,深刻好文,品读佳作,问好老师。感谢来稿,祝创作愉快,期待新续!佳作力推欣赏!【编辑:易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5240006】江山文学网
江山文学网是创作群体最为广泛的文学原创网站。
开设栏目有:长篇频道、短篇频道、情感小说、传奇小说、散文、杂文随笔、影视戏曲、电影剧本等。
其中江山“萌芽”是全国中小学生习作园地,专门选拔优秀编辑指导,以最快的速度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
社团简介
社团:暗香文墨 社长:樱水寒 成立于:2018-03-26副社长:易辞副社长:鲁紫苏常务社长:易辞评论部长:冷眉古韵主编:书儿小说主编:一飞冲天散文主编:阿陆散文主编:风中求静特约作家:烟波寒特约作家:吴桧散文作家:浪夕散文作家:寒生六月随笔作家:明杰随笔作家:桔梗编辑:樱水寒笔名青灿易辞鲁紫苏冷眉书儿一飞冲天阿陆和谐自然风中求静沐夕子评论员:樱水寒冷眉鲁紫苏易辞书儿一飞冲天阿陆诗歌魅力和谐自然风中求静沐夕子宗旨:暗香生笔墨,气韵润风骨。千般风景看透,唯有暗香伴流年。精良同盟邀你共赴万千风景,匠心文字待你踏梦而归,文字的力量是一种信仰,愿你页页流年,卷卷生香。暗香写手交流群 376719392,欢迎您的到来。论坛:暗香文墨论坛( 暗香文墨诚聘主编和编辑,有意者可飞笺樱水寒社长或添加QQ:445361779)
扫码二维码关注我
制作:绝版红枫叶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