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作品】韦崇凯:秋天的记忆(散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作者简介:韦崇凯,男,壮族,都安地苏人,现供职于都安县委机关单位。

秋天的记忆
文/韦崇凯
秋尽冬至,枫红果香。想跟着秋的最后脚步,寻思人生的秋天里无法忘怀的记忆,却发现这个记忆一直停留在年幼时代的中秋节。忆秋天,最怀念的是中秋。
“爷爷,给我们扎灯笼吧”。不知何由,多年来,每到中秋节,这句话总在记忆中回荡。那时的中秋节很简单,简单得只有爷爷手工制作的灯笼,有一年只能吃上一次的小块月饼和土豪人家赏月时施舍的糖果;那时的中秋夜也很复杂,复杂的是父亲用最低端的食材换来一家人的团圆时刻,还有月光下、街道边起劲的扁担舞……
秋天的记忆镌刻在爷爷亲手制作的灯笼里。“爷爷,给我们扎灯笼吧”。一大早,兄妹几个总会不约而同来到爷爷跟前,缠着他给我们扎灯笼,爷爷笑眯眯的把我们轮流抱一下后,带着刀来到山脚下,找大小合适的竹子,砍成几截搬回家。
爷爷擅长木工,家里的桌子、小椅子都是他的亲手制作。二十多年过去了,虽然爷爷的工具早已难寻踪迹,但桌子、椅子依然坚固。
竹子带到家后,先用砂纸把外边的毛刺细细处理干净,劈开分成小条,再次细细打磨,不能留一丝毛刺,生怕刺伤孙子们的小手。
小竹条在爷爷的手中游走,不一会,飞机、五角星、小亭子等各种形状的灯笼模型便呈现在我们面前,模型外边贴上纱纸,里面放上半截蜡烛,小灯笼便做好了。没有如今市面上出售的灯笼精美,但淡黄的烛光,手摸着被烛光烤暖的灯笼的感觉,仍记忆犹新。
那时的街道很窄,车马很少很慢,没有灯火通明,不用担心小孩走失。当山顶仅显现一丝月光的时候,我们便迫不及待的把蜡烛点燃,叫上隔壁的小伙伴绕着街道一圈一圈地转,直至蜡烛燃尽。
也有不小心的时候,蜡烛被风吹灭可以重新点亮,悲催的是灯笼晃动,蜡烛倒下会把整个灯笼烧毁,留下圆月下的一团火光和哭丧着跑回家的小孩。
秋天的记忆铭记在一年能吃一次的小块月饼中。小时家境贫寒,吃饼是种奢望。每天上学,书包里装的永远只有干瘪的红薯或者芋头。每次上学经过制饼的小作坊,都忍不住驻足深呼吸,陶醉在作坊飘出来的香气中。课间时分,看着小伙伴吃着点缀有几粒芝麻的“马屎饼”,让我垂涎欲滴,羡慕不已,想着什么时候也能像他们一样有“马屎饼”吃。
为敬献祖宗,母亲会豪横一次,在中秋节买回一斤四个月饼。月饼包装极其简陋,一张白纸包住饼,一张印有中秋月饼四个字和嫦娥奔月图案的小红纸盖在上边,最后用一跟细小红绳绑住。没有花俏的包装,但白纸上那泛着的点点油光依然深印心底。
月饼放在神龛前的八仙桌上,兄妹俩只能先看,不能动手动口。馋得不行时,就用鼻子紧贴白纸上的油光深深吸气,伸出舌头舔几下。
母亲买的月饼,以红糖拌面粉、一小粒肥肉和几粒碎花生为馅料,虽干硬,但也别具清纯香甜之味道。晚饭过程中,母亲会按人数把月饼分成小块,她手法特别精准,大小重量基本一致,幸运的人会分到带肉的一块。从长辈起,每个人都有份,长辈和母亲总推辞说不喜欢吃,把属于他们的那一份留给小孩。
秋天的记忆浮现在父亲张罗的晚餐里。每年中秋节,在外边打工的亲戚都尽量抽空回家。家里的习惯,中秋节晚餐由家中排行老大负责,父亲自然承担了这个光荣任务。
午饭后,父亲便开始忙碌。到地里采摘低端而充满“原生态”气息的食材,然后用复杂的思维和手法去烹制,让一家十几个人团圆的喜悦进行得淋漓尽致。
肉有三样,菜成八道。一是家养的鸡,二是家后面水库养的鱼,三是从市场上买回的两斤五花肉。
从鸡笼中捉一只最大最肥的,处理干净后用水炖熟,切小块装盘,以酱油为蘸料,成为餐桌上最珍贵最美味的一道菜。
炖鸡后的汤,油水足,加上自种的青菜,黄绿搭配,色美味香。只因平时肚子油水不足,小小的我喜欢捞鸡汤上漂浮的黄油拌饭吃,让肠胃来一次彻底的润滑。
五花肉量少,得充分考虑利用方式。切最上层的瘦肉剁碎,和地里摘来的青豆同炒,剩下的五花肉切成薄片,分别和土缸中腌好的酸菜、新鲜的木瓜一同炒制,搭配素炒红薯苗、清蒸南瓜,再加上一盘下酒首选炒黄豆等,便成为那个时候的中秋大餐和如今的“养生”佳肴。
鸡肉按年龄分,鸡屁股、鸡肝和胸脯肉从大到小分,鸡腿、鸡翅从小到大分,鸡爪、脖子、鸡杂给父辈送酒。
我最喜欢还是水库里的鱼。水库宽近三亩,库中水源自地下河和山间泉水,曾是人畜饮水重要来源。随着自来水入户,水库功能逐渐荒废,后经集体商议,用于养鱼。每到中秋节,生产队会网鱼上岸,让每家每户都能分到一条。此鱼在山间泉水中长成,肉质结实,味道鲜美。
没有山珍海味,一家人还是开心围坐在一起,“享用”着“养生”佳肴,诉说着那个年代的酸甜苦辣。
秋天的记忆回望在土豪人家赏月和农妇们起劲的扁担舞里。在那个刚能吃饱不能吃好的岁月,赏月是土豪人家的专利。
穷苦人家不叫赏月叫望月,月亮从山边露脸之时,在神龛前烧几柱香,乞求祖宗保佑,全家平安。
土豪人家则会提前在门前设坛祭月。门前点亮一盏灯泡,摆上大圆桌子,桌上摆满月饼、水果、饼干、糖果、美酒等祭品。他们还会在门前放一根齐楼高的竹竿,竹竿顶一个插满檀香的大柚子,檀香的点点闪光、红烛的摇曳火光、缭绕的烟雾和银白色月光交织在一起,让土豪们似乎看到了来年生意红火,财源广进。
土豪人家赏月也是一次实力的较劲,比拼的是谁家的祭品丰富,谁家的摆的竹竿更高,谁家放的柚子大、谁家烧的檀香多,还比谁家更友善,会送给玩耍的小孩多一些糖果饼干。
中秋时节,稻穗金黄,又到一年收获时。农妇们在做完家务之后,带着即将入田挑粮的扁担聚集到一起,敲竹筒、打扁担、跳起舞,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扁担声合着轻快悦耳的竹筒伴奏声、妇女们的吆喝声,节奏强烈有力,声响清脆高亢,汇成欢乐幸福的声浪,激荡人心,让秋天的味道更足更浓更丰满。
岁月依稀,车马快了,人疏远了。多年以后,爷爷、父亲相续远去,灯笼的暖暖火光已不在,月饼也没有旧日的清纯,再不见中秋里父亲的忙前忙后和水库的肥鱼,更少见月光下的烟雾缭绕和唯美的扁担舞,停留秋天的记忆变得暗淡模糊,真想再回到那个年代,寻回那个无法忘却的秋天的记忆。
投稿须知一是关注本公众号;二是投稿可加微信号:wyh07785126或者发稿子到邮箱:jinzhutan8818@126.com,并附上作者简介和个人图片;三是平台对稿件有修改权,如不允许修改请作者在文末声明;四是原创作品获得的打赏70%支付给作者,满50元支付,其余留平台用于有关活动;五是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不接收别的平台已经采用的作品,平台只收原创首发稿件,谢谢大家的支持和理解。本平台隶属于都安县作家协会,平台优秀作品选登于《都安文艺》,或者向公开发行刊物推荐。平台编辑:韦云海 、蓝柳节。长按二维码识别精彩内容早知道

版权声明